12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等六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试点期为自批复之日起3年。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实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决策部署。
“这意味着成都与北京、上海、重庆等其他城市携手一起,承担着全国深入推进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探索路径、示范推广的新使命。”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投融资分会研究中心主任、中智物流智库高级咨询师何鑫榕称,此次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成都来说迎来了又一个国家级层面的重大决策部署机遇。
近年来,成都服务业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在全国、西部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显示出较为强大的集聚能力,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引擎。
何鑫榕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继自贸试验区战略之后,就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又一重要部署,有助于入选城市抢占开放新高地,集聚全球服务业先进资源,催生一批高质量的新产业新主体,提升城市开放能级。
“中智物流智库认为,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点领域。此次成都入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将给成都‘空中+陆上’丝绸之路带来深远影响。”何鑫榕说。
空中丝绸之路方面,成都是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大陆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皆明确提出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从“一带一路”经济地理角度,成都位于东亚至南亚、欧洲至东南亚/澳洲、北美至东南亚/南亚(极地航路)航线交叉点上,2小时航程可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5小时航程可覆盖日韩、东南亚、南亚、中亚,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中继站。
成都入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势必促进“欧洲-成都-亚太”洲际转运模式建立,形成与中国“第四极”相匹配的航空货运枢纽地位。
陆上丝绸之路方面,中欧班列(成渝号)累计开行量已于今年上半年突破20000列大关。今年1月至10月,成都国际班列开行达4458列,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达4582列,有120余家“全球物流100强”“中国物流50强”及供应链知名品牌企业落户成都。
成都在西向中欧班列继续深化布局、扩量提能的同时,南向国际班列也迎来重大利好。从11月1日至12月1日,我国与中南半岛五国中的四国(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都先后签署了《联合声明》。此外,自2015年以来,我国也相继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签署了《联合声明》。上述七个《联合声明》,恰恰构成了我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六大国际经济走廊中“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坚实基础。
中智物流智库认为,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一组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数据,中南半岛四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人口1.9亿、GDP0.92万亿美元、国际贸易额1.27万亿美元,我国与这四国的贸易额是3801亿美元,其中四川约150亿美元,占比仅4%。另一组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数据,缅孟印三国人口16.3亿、GDP3.59万亿美元、国际贸易额1.13万亿美元,我国与这三国的贸易额是1692亿美元,其中四川约36亿美元,占比仅2%。
如果以成都为圆心,划一个3000公里的半径,会发现“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都在这个半径范围内。成都入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可重点加强这一方向拓展,成都和四川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未来增长空间非常具有想象力。
- END -
来源: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