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028-8693-5965
申请入会
联系我们
首页
关于协会
通知公告
最新公告
最新政策
风险预警
协会动态
新闻资讯
前沿资讯
人才招聘
活动邀请
会员单位
党建工作
投资指南
首页
关于协会
通知公告
最新公告
最新政策
风险预警
协会动态
新闻资讯
前沿资讯
人才招聘
活动邀请
会员单位
党建工作
投资指南
立即咨询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资讯
前沿资讯
详情
关注| 从多维度数据看数字经济发展势能
2023-05-29 17:00:45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连续11年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创新动力、数字产业、数字治理等数字经济相关指标增长最快……最新发布的多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呈现蓬勃向上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地位更加凸显。
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
5月15日,赛迪顾问发布了《202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下称“指数”),该指数以2017年第四季度为对比基期,选取了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融合、数字治理、主体活力、创新动力、资本热力、民众参与8项一级指标,细化成55项二级指标,以动态反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
指数显示,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数字经济整体呈现蓬勃向上发展态势。2022年第四季度总指数值达到202.3,首次突破200大关,是2018年第四季度的1.8倍。
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刘旭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过去一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依然形成稳步向上的运行轨迹。其中,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治理等指标高位增长,数字融合、主体活力、民众参与等指标稳中有进。“综合数据整体来看,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器’作用日益凸显。”她说。
中国信通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下称“报告”),也印证了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报告,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
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也进一步提升。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为1.75,相较2012年提升了0.09,数字经济生产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显著高于整体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提升起到支撑、拉动作用。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说,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更大、占比更高,持续为国民经济稳增长保驾护航。
创新动力、数字产业、数字治理“三轮驱动”
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来看,研究显示,创新动力、数字产业、数字治理成为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从创新动力来看,根据指数,2022年,数字经济创新动力指标值首超150,第四季度达到154.8,同比增长35.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2.5万件,占全社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四成以上。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刘旭说,以5G领域为例,截至2022年6月,中国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中,企业专利权人占比约为90%,远超其他类型创新主体。
日前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也显示,数字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国5G实现了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22年我国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联网企业总研发投入达3384亿元。
——从数字产业来看,指数显示,数字产业指标值四年翻番,2022年第四季度指标值达到261。2022年软件业收入首次跃上10万亿元台阶;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呈现亮点。
“数字产业化向强基础、重创新、筑优势方向转变,构筑数字经济发展基石。”余晓晖说,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增加值为9.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占GDP比重为7.6%,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从数字治理来看,“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上述《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从2012到2022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78位上升到43位,是上升最快的国家之一。
“2018年至2022年间,创新动力、数字产业、数字治理三项指标增长最快。”刘旭说,创新动力与数字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当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动力;数字治理能力的提升,为数字经济可持续规范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数实融合发展潜力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空间广阔,是激发数字经济增长潜力的重点领域。
根据中国信通院报告,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2年,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其中,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24%,与第三产业渗透率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服务业和工业数字化共同驱动发展的格局。
指数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数字融合指标值达到172.4,同比增长5.5%。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研发涉及工具普及率等指标稳定增长。“近年来数字融合指标稳中有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巨大空间。”刘旭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记者获悉,相关部门将完善支持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举措,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创新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将加速传统产业裂变与重构。”刘旭说,我国是产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大国,也拥有规模体量巨大的服务业场景,要重视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推动工业互联网广泛赋能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满足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量大面广的需要。(郭倩 杨乐雯)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一篇
:
关注| 数字基建势能释放 万物互联步伐加快
关注| “千帆出海”行动计划:推动对外文化贸易扬帆远航
:
下一篇
最新协会动态
资讯|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谈2024年1-5月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
感谢您的阅读!
2024年07月01日
资讯| 2023年RCEP域内贸易达5.6万亿美元
感谢您的阅读!
2024年07月01日
CDATS周报| (6.24-6.28)
感谢您的阅读!CDATS
2024年07月01日
CDATS协会周报| (6.17-6.21)
感谢您的阅读!
2024年06月24日
资讯| 中国与新西兰启动自由贸易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
感谢您的阅读!
2024年06月19日
资讯| 逐浪全球化,中企何以行稳致远?
感谢您的阅读!
2024年06月13日
版权所有 © 成都服务贸易协会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