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啦
2017-04-02 00:02:04

千呼万唤始出来

四川自贸试验区终于启航了




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暨建设动员大会在成都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举行。
成都服务贸易协会会长徐伟先生受邀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省委书记王东明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


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分别向成都市和泸州市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管理委员会”、“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理委员会”

大会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主持,省委书记王东明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并做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致辞并分别向成都市和泸州市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管理委员会”、“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商务厅厅长刘欣,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相继发言。


省市领导听取成都自贸试验区情况汇报

四川省、成都市、泸州市党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欧盟使团驻华大使、外国驻蓉领事官员及领区涵盖我省的驻渝滇领事官员,港澳台地区驻蓉经贸机构代表,在川金融机构负责人,中外知名企业、外资金融机构、国际商务机构代表、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办、境内外新闻媒体等共200余人出席。


大会结束后,王东明书记等省市领导调研了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专区运行情况;省政府举行了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


成都自贸试验区如何建设

市长这样说



罗强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成都的新使命,对成都充分发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支点城市作用,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成都建设自贸试验区拥有坚实基础


近年来,成都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建设自贸试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综合实力雄厚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70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


二是产业基础扎实

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食品4个千亿产业集群,成都高新区、经开区2个千亿园区。特别是金融综合实力稳居中西部第一,2016年本外币存款余额达3.1万亿、贷款余额达2.5万亿,金融机构数量在中西部地区最多、服务功能最全。


三是创新要素集聚

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2016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3.5万户,增长34.6%,新增发明专利3.4万件、新增科技型企业超过1.2万家。


四是对外通道畅达

“蓉欧+”战略深入推进,蓉欧快铁开行班列数量居中欧班列首位,形成北线、中线、南线“三线并进”格局;国际(地区)航线达95条,天府国际机场开工建设,将成为全国第3个拥有两座国际机场的城市。


五是营商环境优越

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


六是国际影响力较强

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278家,驻蓉领事机构达16家,国际友城达33个,中德、中法、中韩、新川等高层次国际合作平合先后落户成都。


成都自贸试验区怎么建


罗强介绍,下一步成都将主动作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在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高新区块重点发展金融业、高端服务业、国际创新创业园区;天府新区直管区块重点发展保税会展、保税研发、新兴金融;双流区块重点发展航空维修、飞机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临空经济。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片区重点发展公铁空水多式联运、整车进口、国际货代等铁路口岸服务业。


围绕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国际产能合作两大开放重点,力争在六个方面建设制度创新高地。


一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大幅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是着力提升对外贸易水平。突出对欧开放特色,探索中医药、旅游、文化、研发、会展、全球维修等领域服务贸易双向开放、创新发展。


三是不断完善“一带一路”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两港三网”口岸物流体系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和双边贸易。


四是重点抓好金融创新试验。重点围绕互联网金融、国际支付与结算、科技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开展创新试验,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势产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五是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服务网、民生网和安全网“三网融合”,实施协同服务、精准监管、联动治理,在知识产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大宗商品交易、互联网金融、社会信用体系和公平竞争环境建设方面开展监管治理创新。


六是凝聚共建共享合力。倡导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互动试验,形成共创共建的推动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