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成都攻坚服务贸易切入自贸区错位发展
2017-04-20 16:58:24



从上海自贸区的一枝独秀,到全国11个自贸区的“遍地开花”,摆在自贸区新成员面前的任务,除了复制上海这个先行者的经验,更进一步的则是种好自己的“试验田”。

随着4月1日全国第三批七个自贸区揭牌,新自贸区的定位问题更为凸显,在一些政经观察人士看来,新老自贸试验区之间既要有接力关系,必须注重已有经验的复制和推广;与此同时,有些地区缺乏相应的产业基础,改革开放的空间有限,很难完全照搬先行者的经验,各个自贸区唯有错位发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这也是中央铺开自贸区试验的本意。

提及错位发展,成都的思路和战略或有管中窥豹的价值,作为四川自贸区的“龙头”,成都在自贸区揭牌之时便提出了清晰的宏观定位和具体的发展抓手,从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到突出服务贸易这一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成都的自贸区创新试验正力图从自身的优势领域切入自贸区的错位发展。

自贸区的成都定位

2017年4月1日,当成都市长罗强在四川自贸试验区揭牌仪式上从四川省长尹力手中接过“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管理委员会”标牌时,标志着成都深耕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历史使命正式开启。

成都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00平方公里,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主体和核心,在国务院批准的四川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明确了六个方面24项改革内容共159项试验任务,成都自贸试验区承担了其中155项试验任务。

而从具体的规划和定位看,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临空经济、口岸服务等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航空枢纽;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国际货代、整车进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自贸区成都管委会在自贸区揭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将按照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做好与其它自贸试验区对比试验和互补试验的要求,勇啃改革开放“硬骨头”,从六个方面抓好主要任务和措施的落地实施,探索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都原创经验。

从成都管委会公布的六方面工作看,分别是简政放权、监管治理、服务贸易、金融创新、“一带一路”大通道、自贸区经验的复制推广与借鉴。可以说,在上述六方面中,服务贸易是非常能体现成都产业特色和发展禀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此同时,成都发展服务贸易的路径也由此展开,即突出对欧洲开放合作特色,依托“蓉欧+”战略拓展中国—欧洲中心全方位合作功能,深化中德、中法、中英等国别园区合作共建层次,建好西博会、欧洽会、软洽会等蓉欧合作平台,探索中医药贸易、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态环保、健康管理、全球维修等领域双向开放互利合作。结合建设国际门户枢纽、世界旅游目的地、国际购物天堂等服务业核心功能,促进国际铁路港、国际航空港、成都科学城等合作载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形成国际化高端产业集群。完善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国际化人员往来便利化,为国际高端人才开放就业市场提供创业便利,吸引“一带一路”优秀大学生来成都留学和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所在国本土化人才保障。

 溯源成都服务贸易

尽管成都的服务贸易近几年来才在全国崭露头角,但如果溯源成都服务贸易的发展,则不难发现其中厚积薄发的逻辑。

服务贸易主要指国家与地区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传统的服务贸易如旅游、运输等,新兴领域则包括航空、通讯、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在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上,则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如律师服务等)等形式。

在大多数产业经济学家看来,在现代全球经济中,政府不可能通过其政策扶持创建出竞争性产业,但政府可以创造一个公司能够获取竞争优势的环境。同时,从先进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轨迹看,在服务贸易发展的初期,政府对于保障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能够起到重大的作用。

在国内,成都也是较早开始规划服务贸易发展的城市,从2007年开始,成都就陆续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成都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试行)、《成都市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财政、税收、投融资、政府采购、人才培养、产业集聚发展、扶优扶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而成都之所以在国内较早谋划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与其天然禀赋密切相关;以服务贸易的典型业态软件出口为例,2006年,成都市软件出口1.4亿美元,尽管与上海同期9.9亿美元出口额有着较大差距,但与同为西部城市的西安0.56亿美元的数据却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在此后几年里,成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成都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5.8亿美元,占四川省的84.9%,已接近或超过大多数中西部省区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到2015年,成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14亿美元,实现了16.8%的年增长率。

服务贸易新机遇

成都在服务贸易上多年不懈的努力也获得了回报,2016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成都列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本次全国共有10个省市及5个国家级新区进入试点,成都市是西部唯一入选市。试点将重点探索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8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而随着四川自贸区的成立,成都在上述方面无疑将有着更大的施展空间。

目前,成都服务贸易主要在四大领域展开:

飞机维护和维修服务——成都双流临空经济圈建设完成规划研究,形成了以保税航空维修出口基地、飞机维修产业链引进与打造和航空产业后市场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态势;

服务外包——2016年成都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14.92亿美元,建立行业公共服务平台13个,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国际市场拓展项目100个;

技术服务——成都现已形成以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贸易格局。其中,以中铁二院为龙头的工程服务贸易企业,形成了以研发-设计-工程施工为核心的轨道交通技术服务产业链;

文化服务——2016年成都高新区网络游戏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收入增幅超过4成。借助在移动游戏领域已形成的产业规模和先发优势,当前,成都逐渐形成了尼毕鲁、完美时空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市场拓展能力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与此同时,甚至在自贸区落地之前,成都在发展服务贸易上已经实现不少自贸区的“应有之义”。

在服务要素自由流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成都作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全国首批试点城市,目前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办理事项“一窗式”服务。通过学习国际上服务外包发展的经验,成都开始对ITO、BPO模式进行融合,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将所有的服务移至云端进行开展,初步实现了服务外包产业从传统的ITO、BPO模式向信息+运营的IT-BPM融合模式的转型升级。目前,埃森哲、马士基、维音等全球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已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把成都作为重要的交付和创新中心。

而从未来看,用好用足自贸区带来的创新条件和机会,将是成都的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机遇。成都的思路,则是抓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服务贸易的机遇,推动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化知识化发展和多样化国际化发展,带动三次产业整体提升,实现成都服务贸易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优势凸显的目标,显著提升成都服务贸易竞争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