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自贸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你感受到了么?
6月16日,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首次新闻媒体通气会在高新区管委会召开,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徐富艺介绍了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两个月以来的最新进展以及下一步重点规划。
仅从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增长情况来说,在4月1日至5月31日的两个月时间里,高新自贸试验区共新登记各类型企业3906户,占成都自贸试验区的83.9%,新增注册资本(金)347.88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新增3874户,注册资本(金)345.07亿元。外资企业新增32户,注册资本(金)2.81亿元。
在取得成绩的背后,高新自贸区还在憋什么“大招”呢?在活动现场,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也就重点产业、金融创新、人才等公众关注的问题做了解答,值得各位创业者关注。
1
产业、资金···公众关注的那些议题
关于人工智能
在高新自贸试验区下步工作重点布局中,“大力推行人工智能政务服务”赫然在列。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成都高新区正在全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智能政府建设,而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大厅,机器人“高小新”也已上岗提供服务。
陈洪涛表示,“高小新”只是一个缩影,成都高新区也正在与相关企业合作,在政务后台系统发力,让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效率、辅助决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了政务系统,人工智能也是高新区将重点发力的领域,大致将从3个方面推动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其一,从技术上来说,将与世界知名高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建立合作,建立人工智能联盟。其二,在资本层面上,高新区也计划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其三,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经济将是高新区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人工智能技术将贯穿其中,最终形成生态圈。
关于人才
目前高新自贸试验区急缺什么样的人才呢?陈洪涛表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都是高新区揽才的对象,高新区既需要像诺贝尔获奖者一样的领军人物,也需要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而对于每一类人才的补贴、资助标准高新区也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比如,针对高新区房价较高的情况,高新区也正在计划推出人才公寓,帮助高新区人才解决住房难题。
关于金融创新
金融开放创新,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探索的重点之一。作为成都科技企业、双创企业较为集中的高地,高新自贸试验区在金融创新方面有哪些部署呢?
据陈洪涛介绍,高新区的金融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将研究、学习上海自贸区的金融业务创新清单。另一方面,针对高新区情况,将集中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双创型企业存在的贷款难问题。首先,高新区配合省、市,成立征信平台、征信公司,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信用等级。其次,高新区也正在研究、设计如何把知识产权同股权、债权、期权及金融衍生品相融合的金融产品创新,目前也正在报有关部门审批。此外,高新区也成立了高新区金融控股集团,其中将有一部分资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利用投贷联动,多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题。
今年5月8日,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也正式发行全国首单“双创债”(创新创业债),这也是为支持“双创”发展而“量身定做”的新融资产品。本次募集资金首期发行5亿元,主要用于新川创新科技园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孵化园、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园两个重大孵化器项目。此外,部分募集资金还将直接用于支持“双创”企业,采用股权投资的形式投资成都高新区内具备一定技术实力、近年来成长性较高的“双创”企业。
2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内,面积29.86平方公里,囊括了成都绕城高速内新南天地商圈、金融总部商务区及周边、环球中心和成都市、区行政中心,绕城高速外新会展中心、大源片区、天府软件园、菁蓉国际广场、新川创新科技园等重要区域。
据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徐富艺介绍,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两个月以来,已在以下几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一、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经验成功复制推广整体情况
截止目前,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在企业简易注销、网上自主办税、境内外维修海关监管制度等37条改革事项已实现落地,待四川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出台后,将实现改革事项全面落地。具体来说:
二、任务清单实施情况
高新区在四川自贸试验区率先发布三年任务清单126条和2017年任务清单49条,目前任务清单实施情况如下:
国际开放合作
成功举行2017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圆桌峰会,发起成立“建立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得到法国索菲亚科技园、西班牙巴塞罗那创新产业园等12家国外著名科技园及9家国内先进高新区积极响应,发布《世界一流科技园联盟共同宣言》。
在美国旧金山成功举办“菁蓉汇•国际创新创业主题论坛”,高新区依托美国瀚海硅谷科技园、中美企业(波士顿)创新中心、SBC(Startup Boot Camp)加速器等载体,在北美、欧洲设立的8个离岸基地同时举行揭牌仪式,高新区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数量已达12家。
高新区还举办2017年高新区科技企业“欧洲行”活动,并于当地时间6月3日首站走进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中国-西班牙投资贸易合作论坛,近30家高新区的科技创新企业与49家西班牙企业代表进行了近百场一对一洽谈,初步合作意向达到65项。
促进开放性经济发展
积极统筹双向投资。依托“中国—欧洲中心”,打造成都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新窗口和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
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积极推进货物分类监管模式的实施,3月底完成首票分类监管业务实际操作,截至目前完成相关业务货值8683.66万元;探索开展文化保税展示业务,创新通关服务模式,探索推行“智慧综关”平台建设。
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在全国范围发行首单“双创债”(创新创业债),首期发行5亿元,主要用于新川创新科技园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孵化园、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园两个重大孵化器项目。
激活创新创业要素。截至5月31日,高新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833家,占成都自贸试验区的66.5%,新开办金融机构55家,占成都自贸试验区的69.6%。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首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
2、开展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试点;
3、拓展“互联网+税务”新模式,高新国税联合腾讯公司在微信平台推出手机实4、名采集应用,纳税人通过微信录入个人信息,采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名信息采集,目前已向1万多名纳税人提供服务;
5、发布实施《成都高新区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着力构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位一体的良好环境;
6、开展外籍人士永久居留权申请,一站式办结,特殊情况自贸办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为自贸区企业招引外籍高端人才开辟了新渠道。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成都高新自贸区已主动西安、昆明、贵阳、绵阳等省内外16家国家级高新区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并将近期赴昆明高新区等地调研对接,就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人才互动交流、共促产业转化、推动资本流动等合作事项寻求落实。
3
高新自贸区下一步工作重点
接下来,在国际合作、土地、政务服务、医疗四大重点领域,高新自贸试验区还将进行改革试点探索和压力测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国际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 (TSPPP)
重点推动与以色列海法科技园在人工智能领域、与韩国大邱庆北科技园在生物科学领域、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入合作。对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合作伙伴,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促进中美(高新—硅谷)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落地,打造“中国—美洲创新中心”。筹设全球化产业联结基金,以资本为纽带大力培育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生物芯片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力争引进一批国际标杆企业。
二是积极探索土地出让管理改革模式
依托新川创新科技园,探索从单纯的土地资源管理向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转变。建立土地管理改革创新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新模式,强化土地供后管理,借助市场“无形的手”推动自贸试验区产业的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
三是大力推行人工智能政务服务
探索人工智能参与政务决策,企业云端提交申报材料,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申报材料进行云端审核,为企业带来便捷、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获得感。
四是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医药分离”的微问诊模式
以“微问诊”平台为试验载体,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医药分离”标准,牵头编制以药店为中心的小病慢病分级诊疗和医药分离行业规范。
消息来源:天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