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86 028-8693-5965
  • 申请入会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关于协会
  • 通知公告
    • 最新公告
    • 最新政策
    • 风险预警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 前沿资讯
    • 人才招聘
    • 活动邀请
  • 会员单位
  • 党建工作
  • 投资指南
  • 首页
  • 关于协会
  • 通知公告
    • 最新公告
    • 最新政策
    • 风险预警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 前沿资讯
    • 人才招聘
    • 活动邀请
  • 会员单位
  • 党建工作
  • 投资指南
首页 新闻资讯 前沿资讯
  • “双循环”、“双城记”背景下的数字贸易发展机遇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旧的全球化正在终结、新的全球化正在形成。“双循环”是中国应对新全球化作出的战略部署,将开启中国改革开放2.0时代。针对“双循环”、“双城记”背景下的数字贸易发展机遇,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数字产业化规模扩张,产业数字化态势强劲,推动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4月14日,由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局与经济运行局指导,成都云端驿离岸园区、成都信星网商产业园主办的“数字贸易发展机遇和挑战”主题沙龙在欧洲中心举办,成都服务贸易协会受邀参加。 “数字贸易发展机遇和挑战”主题沙龙会 企业该如何应对 数字贸易时代下的挑战和机遇?华为成都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技术总监王洪和恒天财富基金区域业务管理部负责人王媛媛分别以《数字贸易发展机遇和挑战》、《“科技替代,量化为王”金融大资管时代下的量化投资策略机会》为题,就优化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发展需求的机遇分析和投资策略进行了分享,并与到会50余家本地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互动。华为成都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技术总监王洪作主题分享“数字贸易是指数字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贸易形式,其与传统贸易最大的区别在于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活动现场,王洪从两方面对数字贸易进行了精要介绍。贸易方式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开展过程深度融合,带来贸易中的数字对接、数字订购、数字交付、数字结算等变化;贸易对象数字化是以数据形式存在的要素、产品和服务成为重要的贸易标的,导致国际分工从物理世界延伸至数字世界。 他认为,受2020 年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数字贸易推动全球贸易向数字服务化方向发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相比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发达经济体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具备更明显优势。企业要做好产业链数据资源整合,打造数字化生产线,从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恒天财富基金区域业务管理部负责人王媛媛作主题分享 先后入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现任恒天财富基金区域业务管理部负责人、金融理财师(AFP)王媛媛,在交流会上就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量化投资策略机会进行了分享。她认为,量化交易是按照制定的规则和指令严格地执行交易策略,能规避人性的弱点,避免在市场处于极端狂热或低迷状态时做出的非理性决策。量化交易是根据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的利用方式去定义和描述一系列金融交易操作,协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具有更客观、更高效、更分散、更多样、盈利逻辑清晰、风格持续性强等十大优势。“量化投资可以克服很多人性的缺点,比如人的精力,能力都有限,无法处理大量乃至全部的数据,而且一个人的交易极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量化投资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永保收益,万事无忧”。主题讲演结束后,参会企业间还相互交换了资源信息,分享了会议心得体会,活动圆满结束。 部分图文来源:新经济活力区及成都高新自贸区
    04-15

    2021

  • 国际展会|“硬科技”+“软服务” ,点亮数字化未来

    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 进出口交易会 聚焦技术要素市场发展 汇聚国际国内创新成果 汇聚企业新产品和新需求 搭建技术交易服务平台 为借助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这一技术贸易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展会展示成都数字技术发展现状,积极促进成都企业技术贸易发展,4月15日, 协会组织成都技术贸易领域企业参加上交会, 集中展示领先技术、先进应用技术、高新技术产品以及相关服务,共享发展机遇。本届上交会以“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贸易”为主题,旨在通过整合海内外科技力量和创新成果,积极打造促进技术贸易发展,推进实现创新升级战略的权威性展示、交流、服务的平台。此外,本届上交会将抓住RCEP签署机遇,积极拓展技术贸易“朋友圈”;设立“长三角专区”,集中展示三省一市技术贸易成果;聚焦数字化转型,新设城市更新展区,从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角度,展示一批领先的数字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展会上,成都技术贸易企业纷纷展示了各自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性产品,如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机共译系统、智慧翻译教学实训系统、多语数据管理系统、机器翻译系统、文档快译、语料对齐、数译云同传等自主研发的数字翻译产品;成都沃赢创投科技有限公司—阿尔特科(Artco)科技+艺术儿童在线教育平台;成都迈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Melink国际交流贸易平台;成都触及科技有限公司—AR技术场景应用性产品,吸引众多观展商驻足深入交流洽谈,共享发展机遇,扩大互利共赢。同时,成都企业也与川内其他领域企业积极交流,希望未来实现跨界合作、跨区域合作。
    04-15

    2021

  • 商务部:1-2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7.2%

    近日,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7139.8亿元,同比下降3.6%,服务出口明显好于进口,贸易逆差减少,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数据显示,1-2月我国服务出口3353.5亿元,增长21.9%;其中,运输服务出口增长最快,增幅达93.9%。1-2月,我国服务进口3786.3亿元,下降18.6%。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40.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7.2%,同比减少1468.8亿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分析认为,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40.5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7.2%至432.8亿元,同比减少1468.8亿元。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45.4%,提升了12.7个百分点。今年1至2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3241.6亿元,增长17.2%。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826.1亿元,增长14.7%,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5%;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8.4%、39.6%和30.2%。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1415.4亿元,增长20.6%,占服务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7.4%;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57.3%和32.2%。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旅行服务进出口的影响仍在继续。今年前2个月,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1280.9亿元,下降50%,其中出口下降54.1%,进口下降49.6%,是导致今年服务进出口总体下降的主要因素。高峰表示,剔除旅行服务,今年1至2月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1.1%,其中出口增长29.1%,进口增长12.4%。对于今年前2个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总体情况,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全球疫情反复的影响,1-2月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略有下降,服务贸易进口同比减少影响,尤其是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均受到较大压制。但从服务贸易结构和质量上,仍然存在亮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通过互联网渠道减少了疫情的负面影响,运输服务则因为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员面对面交流、一般贸易增加而受到促进。此外,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40.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7.2%。对此,陶金认为,1-2月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长错位,服务贸易差额较往年同期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和中国疫情形势错位。出口方面,全球疫情反复,服务贸易需求与总体供需类似,也存在缺口,带动中国出口增加,同时中国服务供给能力较去年同期也明显恢复。进口方面,服务业更多地要面对面实现,而全球疫情之下的国际旅行限制减少了实际实施的服务业务,导致服务贸易进口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对于未来服务贸易逆差是否会持续下降的态势,陶金表示,全球疫情是服务贸易走势的主要因素,疫情反复影响了一季度的服务贸易形势。若疫情受到疫苗接种加速、北半球天气转暖等影响而弱化,则全球经济复苏带动的服务贸易活动回暖将是大概率事件,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将增加,长期中逆差持续明显下降的概率较小。不过,即便国外疫情弱化,国际间人员流动的恢复正常,还将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压制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恢复,同时国外供需缺口仍存在,叠加一般贸易出口的高增,将继续推动服务外贸出口增加。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记者:宁婧
    04-14

    2021

  • 活动邀请| 协会带你走访东部新区,探秘成都高能级新平台

    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4月28日批复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新区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成都市委市政府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未来之城,形成引领四川省、辐射西部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高能级发展平台,建成成都与重庆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为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成都服务贸易发展改革新方向,深入了解成都东部新区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等路径,加强对成都服务贸易产业更深层次的学思践悟,助推产业内各领域发展,协会将于2021年4月21日举办成都东部新区对接交流会。时间:2021年4月21日(星期三)全天 参加对象:仅限协会会员企业、高校、培训机构,名额有限!报名联系人于润瑜、余程敏联系电话028-85332682
    04-13

    2021

  • 观点丨程絮森:发展数字经济 提升经济韧性水平

    程絮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信息学院教授 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带动了在线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而在后疫情时代,疫情的冲击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如何利用数字经济来增强我国经济韧性水平的思考。 在当前“UCVA”(不确定性、复杂性、动荡性、模糊性)的时代下,经济韧性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受到高度重视。“韧性”的本意蕴含着一种顽强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初心。具体而言,经济韧性是指在遭受到外部冲击后能够维持自身稳定并恢复到冲击前的状态的一系列能力。经济韧性的内涵涉及了多个维度的经济主体,包括宏观层面的国家、省市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甚至个人。在数字经济逐渐成为主流的当下,如何通过强化数字经济来提高我国经济的韧性水平,成为了值得深思的路径之一。如何善用数字经济的作用来增强我国经济韧性的水平是未来数字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宏观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据GDP的比重已近40%,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总体而言,我国的制造业基础丰厚,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及发展空间。在后疫情时代这一特殊时期,更应该增强数字经济建设的“中国方案”,推动“新基建”步伐,进而提升我国的产业发展、经济稳定性、经济活力以及国家治理效率,提升国家宏观经济的韧性强度,为我国的经济复苏提供驱动力。 在省市层面,数字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关键作用也不容小觑。比如,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相关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人口流动的大数据分析、行程记录、同行程查询等提供技术支撑,克服了疫情防控中的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与此同时,相关疫情报送的微信小程序等的上线也加快了政务效率,推动了政府服务及监管创新。借此机遇,未来的智慧城市发展步伐将进一步提升,发展重点将产生一系列变革,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韧性。此外,在服务贸易领域,各省市应立足于自贸区内承载的相关服务领域进行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在微观企业及个人层面,疫情期间数字技术的使用催生了无接触配送、在线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办公等服务模式的成熟。在后疫情时代,伴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逐渐升温以及对于数字技术的依赖,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善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AI、VR、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精准提炼用户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水平的产品/服务。同时,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呼应,以提升企业自身在新时期的竞争力。对微观个体而言,个体创业者也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红利来提升自身的创业韧性,弥补外部冲击带来的损失。文稿来源:河北日报 微信编辑:涂成
    04-12

    2021

  • 首破五千亿!成都市软件产业有哪些“硬实力”

    记者今日从成都市经信局获悉,2020年全市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实现双突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具体来看,2020年,全市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133.7亿元,增长14.3%。其中,软件业务收入4013.3亿元,增长14.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3%),总量约占全国(81616亿元)的5%,同时迈上新台阶。据了解,全年新引进字节跳动创新业务中心、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100个,签约国内投资总额约971.61亿元、外资投资总额约4.9亿美元。远洋大数据生态产业园、成都超算中心等6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2.28亿元。外商实际投资额累计约5.23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86.8亿元,执行金额148.9亿元,增长18.8%。新登记软件著作权约4.3万件,累计达19万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972件,累计达1.6万件。硬实力一:克服不利影响,后劲持续增强一是快速复工复产走势逐月向好。市区两级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总体部署,强化专班服务,有力促进全行业复工复产、稳产满产取得实效,全市软件业务增速由2020年1—2月的—7.1%恢复到2020年1—12月的14.0%,提升了21.1个百分点。二是疫情催生新动能。远程诊疗、无接触服务、智能防疫、云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软件业务新的增长点,全年全市新增A股上市软件企业3家。新登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3.9万户,累计达14.1万户,新增注册资本2252亿元,同比增长14.4%,累计达9695亿元。三是融合应用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不断加快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和应用,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软件业务加快增长,新冠疫情防控、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一系列智慧城市及智慧大运场景密集发布,“成都公安微户政” “蓉票儿”等“互联网+政务服务”广泛应用,2020年,全市共实施69个政府采购信息化项目,累计金额约6.5亿元,增长295.7%。硬实力二:加强完善机制,形成强大合力一是大力统筹推进。2020年,全市设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软件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加强全面指导全市软件产业发展推进工作。二是部门积极协同。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鲲鹏产业工作方案》《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评选办法(暂行)》等政策措施共17项,“央行科票通”在蓉扩面增量,交子金融“5+2”平台推广投运,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启动试运行,“蓉易贷”“文创通”“股改代”“期权贷”等科技类贷款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三是区县共识共为。成都高新区、都江堰市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软件产业发展有关领导小组,双流区等有关区(市)县结合自身实际出台软件产业推进工作要点或配套政策措施共14项。硬实力三:抢抓重大机遇,融入国家战略一是布局国家级软件平台。全国首批关键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之一,“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在蓉落地,参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竞赛成功出线。二是入列国家软件创新工程。5个关键软件项目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项支持,9家企业获得国家规划布局内软件及关键软件攻关支持。三是对接国家软件人才发展布局。支持电子科技大学创建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制定校地共建工作方案。四是推进“中国软件名园”创建试点。2020年,新获批核高基、新一代无线移动宽带通信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领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软件产业相关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含分中心)2个;成华区、龙泉驿区、郫都区获得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授牌。硬实力四:切实降费减税,政策大力扶持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020年,全市落实软件集成电路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共计33.27亿元,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金额共计35.54亿元。二是继续实施“蓉贝”计划。举办第二届“蓉贝”软件人才大会,发布2020年成都市软件人才榜单,推出第二批143名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其中,行业领军者3名,技术领衔人24名,资深工程师116名。三是加大力度落实专项政策。开展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评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等6家单位首批入选并获得授牌;8件软件产品被认定为2020年成都市“首版次”软件产品,2019年、2020年(第一、二、三批次)的10项成都市“首版次”软件产品获得市级工业资金支持;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等5个软件类重大创新产品项目、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等27个软件领域相关重大科技创新及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资金支持。 来源: 成都日报,记者 程怡欣
    04-08

    2021

  • 『报告』工信部: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

    202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恢复,逐步摆脱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影响,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收入和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从业人数稳步增加;信息技术服务加快云化发展,软件应用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明显;西部地区软件业增速较快,东部地区保持集聚和领先发展态势。一、综合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1616亿元,同比增长13.3%。 图1 2013-2020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利润增速稳步增长。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10676亿元,同比增长7.8%;人均实现业务收入115.8万元,同比增长8.6%。 图2 2013-2020年软件业人均创收情况 软件出口形势低迷。2020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出口47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 图3 2013-2020年软件业务出口增长情况 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工资总额逐步恢复。2020年末,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70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人,同比增长3.1%。从业人员工资总额9941亿元,同比增长6.7%,低于上年平均增速。 图4 2013-2020年软件业从业人员数变化情况 图5 2019-2020年软件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情况 二、分领域情况软件产品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20年,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2758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行业比重为27.9%。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974亿元,增长11.2%,为支撑工业领域的自主可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服务加快云化发展。2020年,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49868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1.1%。其中,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9095亿元,同比增长10.5%;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4116亿元,同比增长11.1%。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增速略有回落。2020年,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实现收入1498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较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增长加快。2020年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7492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较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9.2%。嵌入式系统软件已成为产品和装备数字化改造、各领域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技术。 图6 2020年软件产业分类收入占比 三、分地区情况东、西部地区软件业增长较快。2020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5561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80.0%。中部和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分别为3726亿元和9999亿元,同比增长3.9%和14.6%;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0%和12.0%。东北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330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3.0%。 图7 2020年软件业分区域增长情况 主要软件大省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部分中西部省市快速增长。软件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共完成收入53516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比重的65.6%,占比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软件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15个,其中增速高于20%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包括青海、海南、贵州、宁夏、广西等省份。 图8 2020年前十位省市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重点城市软件业集聚发展态势更加明显。2020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9636亿元,同比增长16.4%,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85.9%,占比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副省级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682亿元,同比增长13.0%,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3.5%。 图9 2020年前十位中心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1] 文中2020年数据均为快报数据,其他年份数据为年报数据。 [2] 规模以上:指主营业务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3] 文中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 (来源:工信部)
    04-07

    2021

  • 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贸易的国际比较分析

    “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有所加快。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升级和数字贸易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尤其是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潜力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分类,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实际,可以将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服务纳入生产性服务,与居民消费紧密相关的服务纳入生活性服务。此外,根据资本、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生产性服务又分为传统生产性服务和新兴生产性服务(见表 C2-1)。一、全球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 全球服务贸易以生产性为主,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不断提高。近年来,在高科技迅猛发展和全球化政策红利带动下,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占比稳步增长,并逐渐稳定在 75%左右(见图 C2-1)。随着信息技术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由资源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1980-2019 年,全球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比重从27%提高至50%,传统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占比从 47%降至 25%。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较高,均在七成以上。总体来看,美国、德国和日本服务贸易结构演变基本一致,均为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推动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占比提升,并在近十年逐渐稳定在七成以上。美国以生产性服务贸易为主导且波动较小,2002 年至今占比始终稳定在75%左右,且随着其现代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比重不断提高,2019年占比增至55%。德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稳中有升并逐渐成为发展引擎,1980年-2019年,占比从66%增至80%,其中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占比从25%增至53%。日本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占比先降后升并保持在八成以上,其中20世纪80年代生活性服务贸易占比不断提升,21世纪后随着人口下降和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不断提高,近几年均为85%左右。 二、我国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贸易的演变过程 2016年以前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总体呈波动下行态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社会产业基础偏弱,服务贸易受限多、规模小,结构波动较大,1982年-1999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从47亿美元增至610亿美元。21世纪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加速发展,占比在2008 年达到近年峰值76%。此后,生产性服务收支占比有所下降,2016年降至54%,生活性服务贸易尤其是支出提升较快,主要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升,出境旅游和留学相关支出快速增加(见图C2-2)。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稳步提升。2016年以后,随着信息技术更迭和产业转型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持续发展,占比逐渐增加,2019年为61%,较2016年上升7个百分点;生活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逐渐趋于稳定(见图C2-2)。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仍低于全球水平,但近年来占比提升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90年代德国走势相一致,体现了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我国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潜力较大。2019 年我国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33%,而美国、德国、日本占比分别为55%、53%和60%。但随着信息技术升级和数字贸易发展,我国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前景广阔。近十年我国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年均增速为8%,其中计算机服务和知识产权使用费收支规模年均增速分别为17%和13%,而美国、德国和日本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年均增速分别为4.6%、5.5%和6.6%。随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助力我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2020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节选
    04-02

    2021

  • 人才招聘|成都迷游互娱科技有限公司 职等你来~

    | 人才招聘 |协会为您提供 专业全面的招聘平台 成都迷游互娱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介绍 |我们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团队,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专业的游戏研发团队, 我们的核心成员都有着多年的游戏研发经验, 我们热爱游戏, 我们的核心团队都具有近10年的游戏研发经验.从早期的端游,到页游,再到手游,我们经历了中国游戏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 我们主要以休闲类单机游戏为主要研发方向,专注以超休闲,休闲类游戏为主的游戏研发路线。 工作地址: 成都 - 高新区 - 香年广场 招聘岗位(一): cocos2D-X/cocos creator开发工程师岗位职责:1、主要负责Cocos Creator游戏开发、维护;2、参与客户端核心功能的实现以及独立开发相应的游戏模块;3、编写高质量,逻辑清晰的模块代码;4、根据产品需求,完成功能模块的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任职要求:1、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2、2年以上Cocos Creator或者Cocos2d-x(C++,JavaScript)研发经验;3、程序设计基础好,熟悉数据结构,设计模式,动态语言;4、经历过成功上线运营的项目优先;5、有JavaScript,Shell等脚本语言经验优先;6、对游戏引擎有一定理解,了解 OpenGL 渲染原理优先;7、具备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独立承担游戏模块开发工作;8、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薪资:8-12k   招聘岗位(二):                             u3d开发工程师 岗位职责:1、负责用U3D引擎开发移动平台游戏(平台包括android、ios);2、负责项目的整体架构、核心系统开发;3、能独立完成程序逻辑的设计和开发;4、与团队人员能良好沟通,协同解决各类开发中的问题。任职要求:1、计算机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编程基础扎实,熟悉untiy游戏制作流程;2、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有完整的休闲游戏、弱联网游戏制作经验者优先;3、精通C#对C+和Lua有一定程度的学习或使用经验;4、具备独立思考,学习,制作,解决问题的能力;5、有过android或ios SDK接入经验者优先;6、热爱游戏者优先,热爱独立游戏者优先。薪资:8-12k投递简历方式 请应聘者发送简历至 协会人才服务专员余程敏 邮箱:291725869@qq.com 电话:028-85332682 请将简历名称改为:“应聘+企业名+岗位名”
    04-02

    2021

  • 2020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规模下降,疫情为主要影响因素。2020 年,我国服务贸易收 支总额 6157 亿美元,较 2019 年下降 18%,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总额的比 例为 14%(见图 2-5)。从主要项目收支规模看,疫情防控形势下人员往来 出行受限,我国旅行收支总额下降 50%;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收支规模与 2019 年基本持平;计算机相关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使用费收支规模分别增长 16%和 13%。服务贸易收入小幅回落。2020 年,服务贸易收入 2352 亿美元,较 2019 年下降 4%(见图 2-6)。占服务贸易收入比重较大的项目中,咨询服务、 技术服务等其他商业服务收入 702 亿美元,增长 1%,占比 30%;受价格因 素影响,运输收入 566 亿美元,增长 23%,占 24%;电信、计算机和信息 服务收入 389 亿美元,增长 11%,占 17%。 服务贸易支出降幅较大。2020 年,服务贸易支出 3805 亿美元,较 2019 年下降 25%。占服务贸易支出比重较大的项目中,旅行支出 1305 亿美元, 下降 49%,占比 34%;运输支出 947 亿美元,下降 10%,占 25%;咨询服 务、技术服务等其他商业服务支出 504 亿美元,与 2019 年基本持平,占 13%。服务贸易逆差收窄。2020 年,服务贸易逆差 1453 亿美元,较 2019 年 下降 44%,旅行逆差仍为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源(见图 2-7)。全年旅行逆 差 1163 亿美元,下降 47%。服务贸易逆差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运输和知 识产权使用费,其中运输逆差 381 亿美元,下降 35%,体现了货物进口下 降导致运输支出减少,以及出口形势向好、集装箱运费上涨使得运输收入 增加的共同影响;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 292 亿美元,增长 5%,主要是支出 增加。服务贸易区域分布集中度延续稳定。2020 年,我国服务贸易前十大伙 伴国(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英国、韩国、爱尔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与 2019 年基本一致,合计规模达 4607 亿美 元,占总服务贸易规模的 75%。我国对前十大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 服务贸易均呈逆差,除对爱尔兰外,逆差规模普遍收窄(见图 2-8)。本文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2020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节选
    04-01

    2021

  • 1
  • 46
  • 47
  • 48
  • 117

动态推荐

  • 通知| 成都服务贸易协会年度会员企业评选结果公示

    感谢您的关注!
    2024年01月09日
  • 通知| 成都服务贸易协会年度会员企业评选活动开启!

    感谢您的阅读!
    2023年12月29日
  • 通知|关于开展成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公开招募工作的通知

     欢迎联系协会~
    2021年12月21日
  • 通知公告|关于加强服务贸易行业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2021年07月28日
  • 行业倡议|成都服务贸易行业安全生产倡议书

    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2021年06月23日
  • 提供产业公共服务、高效规范、专业助商
    更好地推动成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成都市高新区盛华南路403号国际人才港一楼
support@cdats.org.cn
蜀ICP17033979号

协会概况

  • 协会概况
  • 协会章程
  • 党建工作

资讯及活动

  • 最新公告
  • 最新政策
  • 协会动态

会员中心

  • 会员权益
  • 申请入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概况

    协会概况
    协会章程
    党建工作

  • 资讯及活动

    最新资讯
    观点聚焦
    投资指南
    政策
    最新活动
    活动回顾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会员动态
    会员服务
    入会指南

  • 支持和帮助

    隐私政策
    网站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成都服务贸易协会 技术支持: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